封面人物俞敏洪:教育品牌的回归与跨越

日期:2010-08-20 浏览:84 来源:品牌中国网

  全国青联常委、全国政协委员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

  品牌中国网讯 8月7日,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隆重开幕。本届主题为“回归与跨越”,品牌中国网、新浪网、中国经济网进行全程直播。图为:全国青联常委、全国政协委员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发表演讲。

  俞敏洪:

  我来谈一谈有关中国教育的问题。有的时候一个商品的名称或者一个大学可以代表一个国家。比如说,三星代表了韩国的形象,索尼代表了日本形象。当我们想到日本的时候,也会想到日本的东京大学。我出国的次数比较多,有个非常深刻的体会,走到那儿都是中国制造,但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有品牌的。在日本买一个老虎钳,日本材料是40元一把,中国材料的是1.5美元。我们讲中国创造讲了很多年,但是中国创造的东西,很难在国际上有影响力,我们做了很多自己的牌子,联想、海尔等等。但是在世界的电器商店和电脑商店中,这些厂家制造的产品依然非常少,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日本电器商的产品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?中国在市场竞争史中非常落后。国有企业挤进世界五百强,不是靠技术,不是靠市场,靠的是垄断,靠的是资源集中。想到教育,我们有北大、清华、复旦等等,我很为这些大学感到骄傲,他们确实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。但是北大清华的世界排名都是200位左右,可见全世界范围之内,世界100位大学之中,没有中国大学的位置。这意味着中国教育在世界上是没有品牌的。

  中国教育提出了无数的要做一流的大学的口号,中国大学的人数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只有数量的成长,没有质量的成长,没有真正本质上的提高。中国大学这几年中有过几次扩招和合并,目的是创造世界一流大学。新校园带来的好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中国一流大学。但是中国品牌大学的品牌化、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。不光是外表的同质,从封面上来看,分别不出什么大学。我去过中国400所大学,每个大学的建筑都是一样的,质量都是一样的,但我感觉都不是为100年而造的。中国的大学在搬家的同时,把校园的传统都统统端掉。以至于想到南京大学的时候,不敢去想南京大学是南京城中心鼓楼的老校园,因为那实际上只是南京大学的一小部分而已。我非常庆幸,北大清华没有搬走。

  中国的教育要有品牌,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,一个人要让别人相信你,绝对不是做一两件事就能取得别人的信任,而是要用半辈子、一辈子。从信任开始。慢慢对你的人格、品牌产生信心。直到有一天,别人对你产生某种信仰的时候,你就完成了个人品牌的建设。中国教育目前的现状必须改变,因为中国教育基本上进入了全功利教育时代,上小学的目的是为了上最好的初中,上最好初中的目的是为了上最好的高中,上最好高中的目的是上最好的大学。这些最好小学、最好初中、最好高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,没有人知道。所以,并不知道上完最好大学之后到底要干什么。中国的教育,从小学到大学的行政化,直接导致了各级教育领导不再对自己本身负责,而是对自己的官位负责,导致不需要用自己终身的责任和使命承担。

  中国教育要变革,首先要从教育的目的开始,在教育的发展中间,有两个字需要同时进行,一个叫变,一个叫不变。变的是什么?世界永远在变,世界中的知识、信息永远在变。所以教育必须跟上世界的变化、知识的变化和信息的变化。教育必须超前时代才能进一步发展。世界上的许多革命都是由教育引起的革命,包括信息革命。教育中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,自由思想的培养,研究思想的培养,创造力、想象力、人格培养都是教育当中永恒不变的内容。如果这些可以做到,百年以后,中国可以出现拥有世界品牌的大学、中学、小学,将会跻身于世界前100大学之内。

  如果要建设中国教育的品牌,要从两方面入手,一是从观念上入手。要对永恒产生尊敬,保持中华文化当中最优秀的东西。中国号称拥有超过千年的教育,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旅游景点,没有任何教育的延续。

  像胡锦涛主席所说一样,我们不能再折腾,我们应该为了永恒做点事情,包括中国的品牌建设。

  中国教育品牌建设不能从嘴巴入手,而应该从制度入手。制度应该有一种信任,即来自民间力量的信任。对中国教育不断投入的同时,必须加大对民营教育投入的信任。中国在过去也有很多著名的私立大学,比如说南开大学、厦门大学等都是解放之前的私立大学。中国对于教育和企业的自主信任做得还远远不够。只要放手让人们去干,迎来的永远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,以及制度对人民的保护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在未来中国就能看到中国企业品牌和教育品牌真正的希望。

网站声明
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品牌联盟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 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,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,我们会立即处理!投诉电话:010-51581866转网络部